庐灵文化

庐灵文化
集出版、艺术经纪、艺术衍生品开发于一身的集合型文化平台~

【今日观点】 穆家善 • 人物传神 I 焦墨画微展(国粹个案)NO.107

名家评论穆家善 中国画个案研究(之四) 跟小穆认识20多年,我从他画里面看到南方那种温润的气韵和北方大气气势的结合,大气与秀润的结合,是很可喜的探索。——赵力忠(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) 他在国外待了十几年,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还一直坚守中国画的...

最新发布 第3页

董伟 • 绚烂的绽放​ I 微展览NO.87

  作者罗杨: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,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、驻会副主席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。   纸本重彩 146×76cm 2020年   纸本重彩 146...

董伟 • 在中西之间​ I 微展览NO.86

在中西之间 文/陈履生 董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美籍华裔画家,可是,他生于北京,长于北京,深谙北京文化的精气神。作为教授,董伟在艺术教育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。他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艺术设计系的教学,激发了许多学生对艺术的热情,并指导他们发展自己的...

梁远 • 器三​ I 微展览NO.85

大行漆道 ​文/梁远   前不久与几位朋友一起闲聊,谈论如何做漆,一位朋友无意间的一句“大行漆道”,引起了我的注意,此言虽说有些“霸气”,细心品味,其中颇有几分道理。 老子曰: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...

梁远 • 器二​ I 微展览NO.84

​漆艺本体语言的建构 最早认识梁远是从其架上形态开始的,从《藏女》《故乡》到《童年的回忆》,他从一丝不苟的严谨再现,到异形同构的空间组合,直至梦幻般的自由书写,展示了多面手的创造能力,初步感受到他善于变换观察角度和不断尝试表达手段的艺术思路...

梁远 • 器一​ I 微展览NO.83

​ 梁远的“器度” 在我认识的漆艺家中,梁远是最具有“手艺人”品质的一位,在当代,具有“手艺人”品质的人如凤毛麟角,他们的从容淡定、专心致志、精益求精,于细微中见广大的气度,在当代社会的浮躁中已是久违了。 关于“手艺”,近来颇有人重视和提起...

梁远 • 漆缘​ I 微展览NO.82

大漆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材料,它包容的特质,含蓄、内敛的光泽,以及多种自然形态的表现,与其它漆质截然不同,这种优秀的漆质本身就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品质。  大漆的特性,为其材料的利用,提供了多种选择的不同渠道,面临选择的困惑,学会舍弃过多的需求是...

宋高发 • 苹果​ I 微展览NO.81

一个苹果的前世今生* 亚当和夏娃偷吃的可不是香蕉, 是苹果; ​是伸手就可触碰的颤动, 是打开身体的欲望, 是人神混沌的开始; 是欲望熟透了掉在牛顿的头上, 是认清我们自己存在的世界; 是指尖上的时尚舞蹈, 是乔布斯的IPHONE, 是疯狂...

雷刚 • 网寂​ I 微展览NO.80

2016年,在做庐灵文化艺术空间开馆展上,简斌兄向我推荐了雷刚老师,赞誉雷刚老师的作品好,人好,画路正,有新意,画路往后肯定越来越广阔。之后与雷刚老师接触、商讨多月后,举办“艳·域——鱼儿山人雷刚重彩山水作品展”也就水到渠成了。当时对雷刚老...

雷刚 • 青山游​ I 微展览NO.79

雷刚的画路奇特:把设计理念带入国画,总能画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作品;把现代构成理念带入传统笔墨,作品象是搭建在现代和传统之间一座奇妙的桥。他的许多作品入选了全国性重大展览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,同时也纪录着他不停的研究变化的历程。 雷刚的透网过...

魏璐 • 艺璐芳华 I 微展览NO.78

​ 艺璐芳华  初心依然 文/魏璐 在中国,向来文人所向往的心境便是恬淡悠远。在我的成长环境中,传统中国文化的气息时常环绕于身、感受于心,心向往之。对于中国文人来说,他们的完美世界不是通过愤怒的反抗营造得来,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宁静期盼。简单...